您好,欢迎光临国民财富官网!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行业新闻

软银愿景基金8亿美元投资Greensill,供应链金融到了爆发前夜!

更新时间:2019-05-16

继第三方支付、消费金融之后,供应链金融再次吸引了各路资本的竞逐。

传统的商业银行、核心企业、互联网科技巨头、B2B公司、物流公司等多个领域的玩家,纷纷开始布局供应链金融。

就连全球规模最大的PE基金软银愿景基金(Vision Fund)也来分一杯羹。5月13日,英国金融供应链公司Greensill Capital证实,愿景基金已向其注资8亿美元。这笔投资使Greensill估值达到约35亿美元,愿景基金将获得15%至20%的股权。

去年7月16日,Greensill从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 (General Atlantic) 那里获得2.5亿美元战略投资,彼时的估值是16.4亿美元。

短短不到一年,估值翻倍,供应链金融赛道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。

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专家——Greensill

成立于2011年的Greensill,是供应链融资领域的专家。据悉,自2015年以来,公司年度增长率均超过了100%。

Greensill主要帮助中小企业按时向其供应商还款,然后把从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手里买入的应收账款或者发票,打包成短期债券出售给投资者,以此盘活资金。

目前该公司是欧洲最大的非银行债券发行商之一,与100 多家全球机构投资者进行合作。根据官网显示,自成立以来,Greensill已为60个国家的800万供应商提供了超过600亿美元的融资。

对于软银的投资,Greensill方面表示,“软银愿景基金投资Greensill,是对我们为客户释放营运资金并有效使用的大力支持。”

目前该公司的市场主要在欧洲和美国,因此,Greensill方面亦表示,近期还将加速进入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全球市场的计划。

供应链金融确是风口

Greensill想要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不无道理,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仍是一片蓝海。

供应链融资产品主要是依托于应收账款和库存来进行的。据艾瑞咨询分析,2018年国内中小型工业企业应收账款预计8.5万亿人民币,存货规模为6.3万亿人民币。而2018年,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预计为2万亿人民币。

可以看出,我国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规模已经具备一定体量,然而,相应的供应链融资的规模远远不及基础的应收账款和库存融资规模。

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,到2020年,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近15万亿元人民币。相关研究显示,供应链金融在中国、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率在20%-25%。

供应链金融的主要玩家

面对供应链金融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,除传统的商业银行外,核心企业、电商平台、互联网金融企业、物流商、信息系统服务商等纷纷加快供应链战略布局,竞争态势逐渐白热化。

核心企业一般是各自行业的龙头企业,拥有的深厚行业背景、资源、上下游关系不言而喻,毋庸置疑,从事供应链金融对他们而言有天生优势。这些企业手头掌握了上下游企业的交易数据,几乎开启了上帝视角。行业内如海尔集团、苏宁、国美、联想等巨头,相继成立了自己的供应链金融平台。

以海尔集团为例,其旗下有海融易。一方面,海尔集团30年来产业链上积累了大量的用户、商户,包括它的供应商、大众物流日日顺以及自有的生态体系,多年来的经营积淀使其能够及时掌握产业链风险;另一方面,海尔利用自身产业优势,调动上下游沉睡的大量资源,为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盘活资金。

另外一个能俯瞰行业的,就是电商平台。电商企业利用平台上交易流水与记录,进行风险评测,确认信用额度进而发放贷款,除了赚钱生态圈上下游供应商的金融利息,也保证了生态圈健康发展。在整个模式中,电商是交易的核心,除了掌握数据了解各企业征信,也能牢牢把控上下游企业。

以阿里巴巴为例,阿里巴巴旗下的网商银行利用天然优势,即阿里巴巴、淘宝、支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客户积累的信用数据和行为数据,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线上资信调查模式。2018年网商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476.9亿元,同比增长53.8%;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和小微经营者客户1227万户,户均余额2.6万元。

物流平台在其中也颇具优势。在互联网+时代,物流公司连接了供应链的上下游,转身从事电商进而延伸至供应链金融业务。典型的公司有怡亚通、瑞茂通等。由于深耕快消品行业的分销,怡亚通对其链接的分销商业务能力具备一定的了解,更了解行业的销售速度、季节特性等对风控审批至关重要的行业数据,有助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贷前审批。同时,强大的分销网络可以在客户出现逾期后快速处置存货,有利于贷后管理。

一些ERP、财务软件服务商,根据自身产品及信息管理、用户资源的优势条件,也构建起金融生态圈,本质是通过掌握公司的运营数据、建立公司征信数据,对公司的信用情况进行评级,从而控制放贷风险。例如用友、金蝶等。

未来的路怎么走?

供应链金融行业一片欣欣向荣,离不开数据化的管理。

据估算,80%的企业数据掌握在政府手里,目前,政府向社会开放企业支付、税务、社保等方面数据。比如,发票全部联网,企业的收入支出,都能通过税务局系统查到。未来可能会开放更多领域的数据,这些数据的公开,可能将彻底改变企业征信。

此外,细分垂直,或将成为趋势。所谓“隔行如隔山”,各行各业的生产流程和周期,存在差异,导致每个行业的痛点和供应链模式有所差别。供应链金融是依附在行业之上的,只有深耕行业,才能解燃眉之急。


联系方式

管理总部:南京市西城路300号君泰国际A幢15-23层

服务电话:400-025-4677

传真号码:025--52344677 

资料接收邮箱:vcinchina@foxmail.com 


咨询热线:

025-52384677